今天继续聊《封神演义》。
《封神演义》中,姜子牙遇见了王默等四位圣人,发现他们骑的是四只妖怪。 自己的马不好,见到妖怪就害怕,打不过,只得去昆仑山向元始天尊求助。 原文是:
于是,姜子牙从此骑上了四个不同的人物,在《封神演义》中写下了四个不同的人物。
四种非身份到底是什么? 有朋友说,我认识这四个人。 它是国宝,那就是麋鹿。 这种动物,如鹿非鹿,马非马,牛非牛,驴非驴。 它的角像鹿,脸像马,蹄像牛,尾巴像驴。
中国的“四不像”历史是一部近代史。
北京南海子历来饲养麋鹿,是清朝皇帝为了狩猎而饲养的。 1865年,法国传教士、博物学家Abbe Armand David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怪的动物。 此后几十年,由于清政府的腐败,四种不同形态的生命体不断被运出中国,流向西方。
1894年,永定河泛滥,冲破南苑城墙,逃亡的四乡成为饥民的食物。 到了1900年,八国联军攻入北京,南苑四象几乎全部被杀。 有些被运往欧洲各地。 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协调下,英国政府决定向中国无偿提供人口,让思香回到家乡。 1985年提供22只,放养至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原皇家狩猎园,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园。 1986年,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放养了39只动物。 1987 年又提供了 18 个。
但如果姜子牙不能骑乘四种不同的猛兽,为什么还要骑乘它们呢?
这与麋鹿无关。
我们上次提到过,姜子牙之所以被称为飞熊,是因为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:
文王外出打猎时,遇见了姜子牙。
后来“飞熊飞飞胡飞皮”简化为“四飞”,再进一步简化为“飞熊”。 姜子牙称其为“飞雄”。 听起来不太好,干脆就改成《飞熊》了。
他所骑的四面兽也是同样的来路。 原话姜子牙“非熊非人熊,非虎非豹”,所以来吧,你骑的是四面兽。 既然你们都是四面的,你骑着这种动物,就给你找一只四面的。 恰巧生活中有这样一种“非鹿非马非牛非驴”的动物,正好与姜子牙相配! 这就是人们的想法。
当然,骑着这样的鹿,也不怎么令人印象深刻,所以我就干脆玄乎地写了:“林头龙尾,如龙”。
发表评论